人民影院附近一民房着火,网友的视频宝宝好担心……
發佈時間:2025-08-03 09:42:17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辛理職場中,不少人正深陷內耗旋渦:有人因反覆糾結“是否該拒絕額外工作”而焦慮失眠;有人因過度在意“同事的一句評價”而自我懷疑;還有人在“想做好卻怕做錯”的矛盾中停滯不前……
職場內耗就像看不見的裂縫,許多人拼命往池子裏放水,卻還是流得乾乾淨淨,只剩一地狼藉。面對職場內耗,該如何緩解?
一
職場內耗被網友稱為“看不見的精神拉鋸”,不像加班那樣有明確的時間刻度和工作強度,卻讓人産生一種焦慮感、無力感,具體呈現為三種狀態:
比如,自我懷疑的“迴圈怪圈”。內耗者常將“一次失誤”放大為“能力不足”,將“他人肯定”等同於“自我價值”。內耗者甚至會因領導一句批評就能在心裏推演出一整套劇情:從“是不是我考慮得不夠週全”,到“同事們會不會覺得我不靠譜”,最後演變成“我是不是真的不適合做這個崗位”。其實,誰的職場沒踩過坑?但內耗者偏要把“一次失誤”拼成“能力全景圖”,把“他人批評”翻譯成“自我否定書”,反覆咀嚼負面情緒卻難以自拔。
比如,效率低下的“空轉狀態”。內耗者往往“想得多、做得少”,在“準備”與“猶豫”中浪費時間。接到工作的規劃任務,先花一小時在網上刷“如何寫好規劃”,又糾結“用圖表還是文字呈現”,最後在“要不先放放”的拖延中,讓deadline步步緊逼;跨部門協作時,明明打個電話就能理順的流程,偏要在“對方會不會覺得我麻煩”的顧慮裏猶豫半天。這種“想太多、做太少”的狀態,不是任務有多難,而是內心的“戲”太多。
比如,看不到未來的“迷茫倦怠”。不少人曾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崗位上幹了三五年,技能熟得能閉著眼操作,可再往上發展,要麼沒機會,要麼看不到方向。像有些技術崗,幹到一定年限還是重復寫代碼,想學新技能卻擔心沒人帶也學不會。工作一旦淪為機械重復,內耗者便會因為“看不到意義”陷入倦怠,開始質疑工作價值。
網友分享排解“職場內耗”的方法 圖源:社交平臺截圖
二
職場裏的內耗,往往是個體心態與週遭環境擰巴到一起的結果,拆開來看還有這幾重誘因。
認知偏差的“放大鏡效應”。有人總把“階段性困難”當成“永久性失敗”。比如負責的項目第一次落地出了岔子,就認定“我天生不適合做項目”;跟同事對接時産生分歧,便琢磨“是不是對方故意針對我”。這種非黑即白的思維,就像拿放大鏡看針眼——把偶然失誤放大成能力缺陷,把正常分歧解讀成人際關係危機。更有人習慣“預支焦慮”:任務還沒開始,先在心裏焦慮“搞砸了怎麼辦”;明明能勝任的工作,偏要糾結“萬一齣意外”的小概率事件。
環境機制的“粗放管理”。這類粗放管理好比給職場人畫了張“模糊地圖”,讓精力耗在無形處。有的公司招人時看似專業十足,入職後卻連崗位職責都無法明確;有的單位工作流程混亂,任務分配不清,讓下屬疲於應對,精力被無謂消耗;更有甚者,把員工當成“工具人”,項目緊急時催你“今晚必須搞定”,項目結束後連句“哪可以改進”的反饋都沒有。這種“只用不養”的環境,“職業倦怠”只會日積月累。
評價體系的“標準錯位”。有的公司,論業績,不看你啃下了多少硬骨頭,只看報表上的數字夠不夠亮眼;評先進,不看你解決了多少問題,只看你在會議上的發言夠不夠花哨。就像有人埋頭打磨産品半年,不如同事一場熱鬧的直播帶貨吸睛。這種錯位的評價標準,難免讓人陷入內耗怪圈。
三
職場人對抗內耗,沒法“一勞永逸”。那麼,如何從改變自己入手,讓心境敞亮起來,情緒積極起來?
別讓“想太多”變成“幹不了”。面對棘手任務,與其空想內耗,不如行動拆解,化為輕鬆可及的小目標。比如,一份陌生的市場報告,就可以拆解成查數據、搭框架、分塊撰寫、修訂定稿等小單元。職場裏的很多焦慮,都源於把“整體困難”當成了“不可逾越”。就像有人怕跟上司溝通,其實可以先寫好提綱,把怕被批評的情緒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行動。當注意力從擔心結果轉移到推進過程,心裏的石頭自然會輕下來。
別讓“別人怎麼看”蓋過“自己怎麼做”。與其糾結適應別人的評價標準,不如給自己定個內在評價標準。比如每天問自己三個問題:今天解決了什麼具體問題?比昨天多會了哪項小技能?有沒有在一件事上做得比上次好?職場從來不是“單人秀”,但也不該是“模倣秀”,當你清楚自己要什麼,就不會被外界的各種聲音帶偏,內耗的空間自然會縮小。
別讓“沒意義”變成“不行動”。對抗內耗的關鍵,是給生活注入“確定的甜”。哪怕是整理好雜亂的電腦文件夾、優化一個常用的工作模板、跟客戶多聊透一個小需求,這些“小確幸”都能對抗“做什麼都沒用”的虛無感。職場裏的價值感,從來不是幹成大事的瞬間爆發,更多是把小事做好的日積月累。當你在點滴行動裏看到自己的力量,內耗的土壤也就慢慢貧瘠了。
職場從來不是“演話劇”,不需要時刻緊繃著“完美人設”,與其在心裏上演八百場大戲,不如低頭把腳下的路踩實——畢竟,能打敗你的從來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那場停不下來的“內心拉鋸戰”。(浙江宣傳)
關愛老年心理健康|志願服務、上課學習 走出心理困境試試這幾招兒2025-08-03
山西高校“組團”守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2025-08-03
心理百科|運動是打開抑鬱青少年心靈的鑰匙2025-08-03
幫扶項目難覓資金 社會心理服務緣何陷入僵局?2025-08-03
常見心理問題的評估:如何分辨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2025-08-03
心理中國7月26日直播:從生涯發展視角 家長如何開啟孩子的培養202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