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農發基金與中國合作推動坦尚尼亞氣候韌性農業的數字解決方案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5月7日,聯合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國際農發基金)與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國合署)簽署協議,支援“利用衛星數字解決方案促進坦尚尼亞氣候適應型農業(SAT-CARE)”項目。該項目由中國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投資226.8萬美元,旨在通過應用可獲取、可負擔、可操作的衛星資訊與通信技術,提升坦尚尼亞農業生産力與氣候適應能力。該項目將直接惠及5000名小農戶,間接覆蓋坦尚尼亞全國多達100萬農戶。
“SAT-CARE項目是我們與國合署不斷深化合作的首個重要成果,也為借助中國在衛星技術方面的經驗提供了寶貴契機。”國際農發基金首席夥伴關係官兼總裁特別顧問王瑋表示,“我們正攜手縮小數字鴻溝,助力坦尚尼亞及非洲更廣泛地區實現農業可持續轉型。”
農業是坦尚尼亞經濟和民生的支柱。當前該國農業面臨産量低、技術落後、氣候風險加劇等一系列挑戰。廣大農村地區的小農戶亟需切實可行、經濟適用、可推廣的資訊化解決方案,以便及時獲取資訊、增強抗風險能力、提高收入。
為應對這些挑戰,SAT-CARE項目將引入基於衛星的數據驅動方法,實現農業活動的實時監測與智慧決策支援。該項目將在國際農發基金支援下,依託坦尚尼亞農業與漁業發展項目(AFDP)和此前中非南南合作的成功經驗,協助坦尚尼亞農業部構建全面的衛星農業資訊系統,包括數字農業平臺、移動諮詢服務和面向種子價值鏈的定制技術支援。
來自中國的非政府組織及私營企業專家將提供現場培訓和遠端技術援助,助力國家和地方層面能力建設,推動數字農業實踐在坦尚尼亞的廣泛應用。通過國際農發基金的南南合作平臺,SAT-CARE模式將被系統總結並推廣,以激發其他非洲國家的類似行動,擴大項目影響力,推動糧食安全、增強氣候韌性和推動農村繁榮方面的區域創新。